我相信,不少人拿到快递包裹,一拆了之,一扔了事,根本没有仔细看过上面的快递单。
负责的说,目前市面上超过 70% 的快递单,把一个人的隐私,暴露的一点不剩。

姓名,还是全名。
地址,还是家庭住址。
电话,还是常用手机号码,捆绑微信、支付宝的。
更有,面单上罗列了购买的商品明细,以及淘宝 ID 账号。
有人不以为然,觉得自己不是名人,个人隐私反正已经被倒卖了几百回,每天不停地接到营销电话,也不差这一回。
但这些隐私信息,就暴露在你家门口,想过事情的严重性吗?
个人隐私,线下泄露比线上泄露,严重的多。
最早发现蹊跷,是因为半年多前,中介突然给我打电话,问我家房子最近卖不卖。
这套学区房,入住十几年,从没有在中介挂牌过,更没有留过电话号码。
他们究竟从哪里弄到我的电话号码?百思不得其解。
为了揭开谜,假装房子要卖,和中介套近乎。

他们不经意透露,因为这一片特别缺房源,所以会在带客看房的时候,留意其他家门口的废弃快递包装盒,随手拍下面单,然后找合适时间联系房主,问卖不卖。
卖,新房源,算业绩。
不卖,加个微信,保持联系。
原来如此。
如果只是卖房子,也就罢了,危害性有限。
不是呢?
一张快递单究竟能“扒”出多少个人信息?
有了手机号码,就可以加你的微信,QQ。如果能一口报出你家门牌,甚至能说出你爱人的名字、电话(一家人的快递盒都堆在门口),可以想象,信任度会提高多少。

就算你足够聪明,同住的老人未必聪明。
线下泄露比线上泄露,危害大得多,因为足够精准,关联信息更丰富。很多做社区团购,在小区周边卖保健品的,早就盯上了。
也许有人会说,真正泄露隐私的是内鬼,不是快递单,诈骗分子不会翻垃圾箱找快递单一条条记录信息,都是花钱几万条几万条的买的。
那属于大批量作业,信息同样来自于你填写的电话、地址等信息。
不要觉得电信诈骗离自己遥远。

说个数据吧!南京市去年因电信诈骗损失 7.8 亿,全国每天损失 1.4 亿。
新闻中屡屡出现的,
刚生宝宝不到三个月,就有母婴产品推销求微信好友通过。
付完房子首付款,装修公司骚扰电话打过来。
是不是眼熟?
再说一件事,不止一次在地下停车场看到,有人在偷偷摸摸拍车牌和前挡风玻璃上的联系电话。

有人吐槽,哪里还有隐私,都被卖了几百回。
这和保护自己隐私,并不矛盾。一个是主动行为,一个是被动行为。
难道什么都不做,等着信息被卖,骗子上门 ?
所有的电信诈骗,都是从个人信息泄漏开始。
分享一点小经验。
我早就开了一个副号,专门用于接收快递和外卖,以及挪车的。姓名从来只留 X 先生。拆过的快递盒,随手剪掉关键信息,扔到垃圾桶。当然,网上也有那种保密印章卖,只是我觉得不方便。
另外,关闭了各种通讯软件和支付工具通过手机号码搜索的功能。
做总比不做好。
-END-
(本文昨日首发“石榴询财”,关注我们,一起了解财经真相和八卦)